期主业投义与调整到平谈创如何资本资在长中找红杉衡灵活
作为一名在创业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最近有幸接触到红杉资本合伙人Alfred Lin的深度访谈。这位曾参与创立Zappos并成功退出的连续创业者,如今在顶级风投机构担任要职,他的见解可谓字字珠玑。
红杉的DNA:在矛盾中寻找平衡
当我问及红杉能够持续50年保持领先地位的秘诀时,Alfred给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答案。他说,红杉的成功源于一种独特的文化张力:既要极端专注长期发展,又要时刻警惕固步自封;既要支持创始人,又要严格要求;既要保持专注,又要不断创新。
这让我想起自己接触过的一些创业公司,往往在这对矛盾中顾此失彼。要么太过短视,要么死守教条。而红杉似乎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之道。
从规划到执行:创新文化是如何落地的
2019年,红杉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:要求每位合伙人撰写2030年的商业计划书。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,实际上建立了长期思考的机制。在投资行业里,太多人沉迷于季度回报,而忽略了十年后的版图。
这种前瞻性思考带来了两个重要创新:Arc孵化计划和红杉资本基金。前者为早期创业者提供系统性支持,后者则解决了风投行业的一个"原罪"——过早退出优质项目。想想看,如果红杉当年没有在谷歌IPO后立即卖出,那笔1100万美元的投资如今价值可能超过千亿!
孵化之争:YC模式vs红杉模式
谈到早期孵化,很多人会想到YC。但Alfred明确指出,红杉的Arc项目与YC有着本质不同。YC擅长快速批量孵化,而Arc更注重对少数项目的深度培育。
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参观的一家创业公司。创始人告诉我,他们选择Arc正是因为需要更长期的陪伴,而不仅仅是几个月的速成训练。这种差异就像米其林餐厅和连锁快餐的区别,各有千秋。
决策的艺术:在复杂中找到简单
Alfred分享的决策框架特别打动我。他把复杂的不确定性简化为三个要素:成功率、回报率和风险敞口。这让我想起创业路上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,如果能坚持这个框架,或许可以少走很多弯路。
他特别强调,过度分析可能导致"决策瘫痪"。在创投行业,我们看到太多"完美的商业计划"最终输给了"快速迭代的行动派"。
创始人角色的演变:从创作者到领导者
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Alfred对创始人角色演变的剖析。他用四个角色形象地描述了创业历程:创作者、运营者、管理者和领导者。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能力和心态。
我认识的一位创始人就曾陷入这种转型困境。他擅长产品设计,却在公司发展到50人时手足无措。正如Alfred所说,"让你走到这里的东西,未必能带你走得更远"。创始人必须像变色龙一样不断重塑自己。
领导力的真谛:服务式领导
当谈到领导风格时,Alfred的"高级管家"理念令人耳目一新。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,而是让团队成员绽放光彩的园丁。
这让我想起红杉投资的一些传奇公司。在这些成功故事背后,往往有一群像Alfred这样的投资人,甘当配角,默默支持创始人实现梦想。
写在最后
整个访谈给我最大的启示是: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唯一不变的是对长期价值的坚守。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,都需要在坚持与调整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正如Alfred所说,伟大的公司往往诞生于最困难的时期。重要的是保持初心,持续进化。这或许就是红杉50年来屹立不倒的终极秘诀。
(责任编辑:案例)
-
每次看到web3行业还在为"用户增长"发愁,我都觉得特别讽刺。我们天天喊着"去中心化"、"用户主权",结果90%的普通人连门都摸不着。这不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吗?作为一个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深刻体会到,web3想要真正普及,必须解决两个致命伤:技术门槛太高,用户体验太差。XION的诞生:一场"祛魅"运动还记得2021年那个轰动一时的新闻吗?Burnt团队直播烧毁班克西画作《白痴(Wh... ...[详细]
-
5000万美元一夜蒸发!dYdX遭遇连环狙击背后,谁在操控YFI市场?
说实话,当我看到dYdX上5000万美元YFI头寸被强制平仓的消息时,后背一阵发凉。这种规模的爆仓事件,在DeFi领域绝对算得上是黑色星期五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风暴的老韭菜,我清楚地记得那些曾经因为类似事件被血洗的项目。一场精心策划的"猎杀游戏"事情的开端就像一部金融惊悚片。11月中旬,几个神秘钱包开始向dYdX注入巨额USDC,就像鲨鱼闻到了血腥味。记得当时我在推特上看到有分析师提醒:"YF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最近的Web3市场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。从GROK到YFI,再到Raft和QuillSwap,一个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项目接连爆雷,最高跌幅甚至超过89%。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018年的那场币圈寒冬,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但这次的剧本又多了些新花样。那些暴跌的项目现在怎么样了?记得11月初,当马斯克的xAI团队发布GROK大模型时,整个圈子都沸腾了。我... ...[详细]
-
说真的,最近比特币这行情就像过山车一样刺激。让我们先看看日线级别的表现:昨天那根阴线直接把5日和10日均线给穿破了,多头好不容易建立的优势又被破坏殆尽。最让人捏把汗的是,价格差一点点就要跌破前天那根标志性大阳线的低点了。这行情啊,在37980到35360这个区间里,多空双方还在激烈厮杀,谁都不肯认输。不过说句实在话,只要35360这个关键支撑位不破,日线级别的上涨趋势就还在。我昨天在群里发的分析图... ...[详细]
-
就在上周五,美国金融界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。美联储突然宣布,要关闭去年才设立的"新型活动监督计划"——这个专门盯着银行加密货币业务的"特殊哨所"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观察金融监管动向的人,看到这份公告时,我第一反应是:美国对待加密资产的态度,真的在发生180度大转弯。还记得去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银行业危机吗?硅谷银行、银门银行、签名银行相继倒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。当时美联储如临大敌,火速推出这个监管计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当我看到OpenAI董事会突然宣布解雇CEO山姆·奥特曼的消息时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要知道,就在两周前,这位"硅谷新王"还在开发者大会上意气风发地展示着OpenAI的最新成果,谁能想到剧情会如此急转直下?权力更迭的戏剧性一幕事情发生在11月17日中午,OpenAI突然发布声明称,董事会调查发现奥特曼在沟通中"不够坦诚",决定由CTO米拉·穆拉蒂接任临时CEO。更戏剧性的是,董事长格雷... ...[详细]
-
Solana生态安全实战:从黑客攻击案例看区块链安全防护之道
最近有幸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Solana Hacker House活动,亲身感受到Solana生态的热度。作为慢雾安全团队的公链安全负责人,我分享了关于Solana安全审计的实战经验,今天想把一些核心内容整理出来,希望能帮助开发者们少走弯路。Solana的账号设计哲学Solana的账号系统让我想起了Linux的文件系统设计,特别有意思。每个账号都像一个独立的"文件",有明确的权限控制和存储空间限制。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最近加密货币市场的走势让我这个老金融人都有些惊讶。机构投资者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的探险家,短短60天就往比特币里砸了超过10亿美金。这可不是小打小闹,而是机构们用真金白银在表态——比特币已经成功晋级主流资产行列。机构跑步入场:数字黄金的认可之旅记得上个月和几个华尔街老友聚餐,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加密货币。其中一位管理着数十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经理说:"现在不配置点比特币,就像2008年没买苹果股... ...[详细]
-
最近经济日报的一则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,说的是北京警方如何处理那些被扣押的虚拟货币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行业发展的业内人士,这让我感到既好奇又欣慰——毕竟在这个新兴领域,司法实践总算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。法院判了,币怎么办?说实话,这个问题困扰了业界很久。我见过不少案子,明明法院都判了,可那些被查扣的比特币、以太坊还躺在钱包里"睡大觉"。北京现在的做法很有意思,他们摸索出了两种处理时机:一种是案子还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区块链圈子里有个词特别火——"模块化"。这一切都要从Celestia说起,这个被视为"数据可用性层"专家的项目上线后,简直像在行业里扔了颗炸弹。就连NEAR这样的老玩家也坐不住了,急匆匆宣布要推出NEAR DA。作为一个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禁要问:这个看似新鲜的概念,和已经发展多年的Polkadot到底有什么关系?区块链的"瑞士军刀"与"万能钥匙"记得我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时,就... ...[详细]